成都会展业坚持“展城融合”发展思路,以重大展会活动为牵引

时间:2024-08-25 13:00 网址:www.zhanhome.com 编辑:会展之家
内容摘要:2023年,成都市博览局全面落实中央、...
2023年,成都市博览局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各项决策部署,锚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建设目标,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务实举措,充分利用会展活动平台,打造新场景、推动新业态、促进新消费,展城融合工作成效显著。成都市博览局被省委、省政府表扬为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成功举办“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成都市入选“2023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典型案例”。
 
项目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2023年7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成都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要求成都要积极探索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和推进高水平开放有机结合新路子。市委市政府召开消费提振工作专题会,明确提出培育多元消费场景,创新优质消费供给,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激发城市消费活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近年来,成都会展业围绕产业生态集聚、要素资源共享、内外市场联通、基础功能优化、城市名片打造,推动会展经济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成都会展业坚持“展城融合”发展思路,以重大展会活动为牵引,延长展会举办时间,拓展展会举办空间,营造展会消费氛围,大力打造展会新场景、新业态、新消费,积极投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着力破解以下发展难点堵点:一是建立展城融合统筹协调机制。我市是国内首提“展城融合”的城市,没有可以参照和借鉴的经验做法。当前,各区域、各部门对展城融合理念认识不深入、资源要素配置不均衡,建立全市一盘棋统筹联动机制、配套出台相关文件政策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二是深化会展营城与城市功能融合。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和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的“虹吸效应”,以及各级对该区域会展政策的倾斜,促进优质要素单向流动聚集,呈现出“双核独大、区域断裂”的状态。同时,其他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城未能充分结合当地特色产业、文化传统等资源禀赋,在积极承接展会溢出效应、有效实现展会价值转化等方面还有短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功能优化还有提升空间。三是大力提升会展溢出效应承接能力。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等场馆配套尚不完善,以场馆为核心的商业圈尚未成型成势,吸引“流量”、留住“流量”的能力还不强。主要会展消费场景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区,对区(市)县带动力度不足。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展会初具规模,但在传播力、影响力等方面,同上海进博会、北京服贸会、广州广交会等高能级展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有些信息参考自会展之家网(https://www.zhanhome.com/)
成都会展业坚持“展城融合”发展思路,以重大展会活动为牵引
 
项目创新举措
 
“会展兴、百业兴”。市博览局坚持以理念更新引领工作创新,在全国首提“展城融合”,充分发挥会展连接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国际与国内的重要平台作用,与相关市级部门、各区(市)县建立协作机制,积极构建形成统筹推进、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推动展会与城市融合共生、相互赋能。
 
一、以场馆载体完善为支撑,丰富会展消费新场景。
 
围绕重大会展活动举办、招引,有序推动会展场馆优化升级,着力构建全市会展设施新体系。重点依托总面积逾280万平方米、硬件设施水平领跑中西部地区的会展场馆体系,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国际非遗博览园、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等主力会展场馆及周边,布局配套打造餐饮、艺术、旅游等会展消费特色场景。围绕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策划打造尔雅户外会议室、“天字号”地下美食街、会展“美食公园”、塞尚四季沉浸式艺术展厅等多个消费新场景,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累计引流逾50万人次。

有些信息参考自会展之家网(https://www.zhanhome.com/)


二、以会展资源转化为关键,激发会展消费新动能。
 
充分发挥全球会展业十强企业、国际展览业协会等合作优势,依托现有在蓉展会品牌,推进“名企”携带“名展”入驻“名馆”助推“名业”,促进全球优质商品、服务“引进来”,推动成都创造、成都服务等本土自主品牌“走出去”,为成都消费市场配置国际化优质资源。第19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吸引56个国家(地区)3500余家企业参展,泰国、澳大利亚等17个国家设置国家馆,仅采购商大会签约合同近20亿元,现场商品交易额超1500万元;先后组织13批次184家企业参加香港创科展、泰国食品展等境内外展会,帮助企业拓市场、抢订单。

三、以办展模式创新为路径,培育会展消费新业态。
 
率先打破传统会展活动举办模式,通过“延长时间、扩大空间”,以展会引流量、以流量促消费,着力培育“会展+”消费新业态,构建“展、会、城、节”全城联动的全新展会模式。第108届全国糖酒会将“展览盛会”延伸为“文化盛会”“美食盛会”和“城市盛会”,依托核心商圈、绿道公园等场景开展“全国糖酒会·家年华”主题活动,全市展馆及酒店展期客流量363万人次,拉动服务业增收81.5亿元;“2023四川欢乐元宵消费促进活动”成都主会场,延长展销时间至21时,举办精品彩灯展、蜀锦蜀绣等非遗工艺品展示,展期销售额超2000万元。
有些信息参考自会展之家网(https://www.zhanhome.com/)

 
四、以会产融合互促为抓手,抢占会展消费新赛道。
 
着力推动会展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都市农业、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发展“会展+文博”“会展+旅游”“会展+文创”“会展+媒体”等经济形态,依托养老、育幼、医疗、家政等新服务消费领域,引导个性化品牌化定制化消费,扩大优质消费供给。2023成都双年展着力打造“成都印记”现象级展览,优化看艺术展、听交响乐、品文艺沙龙、逛美学市集等“一站式”消费体验,吸引96万人次;第23届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暨西部灯饰采购节暨西部木工机械原辅材料订货会,突出赋能产业、促进消费,吸引国内外上千家品牌家居企业、3万余名采购商、3500万名消费者线上线下参展,展示展销近10万款时尚新品、创意潮品,现场累计成交超3亿元,实现展贸同行、融合发展。
 
创新项目主要成效
 
一、有力促进消费提质增效。2023年,我市会展业总收入1480.8亿元、同比增长108.2%,其中直接收入150.5亿元、同比增长96.7%,拉动收入1330.3亿元、同比增长109.6%,会展经济的三项主要指标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举办重大消费类展会活动229场,带动住宿餐饮、交通物流等服务业收入超339亿元。其中,第108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采取“会展+购物”“会展+文旅”“会展+美食”等模式,构建品牌展会消费矩阵,共拉动我市服务业增收81.5亿元;第二十六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吸引观众90.2万人次,销售车辆35028台、订单总额60.87亿元,促进全市服务业增收约21.15亿元,有效激发广大市民群众消费热情。
 
二、有力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深化以展兴产、展产互促,成功举办产业类展会216场,协议投资金额6566.7亿元,同比增长19.2%,会展要素集成、体系开放的全价值产业链加速形成。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签约项目492个,其中投资额30亿元以上项目达66个;2023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共签约项目51个、投资金额达1176亿元;第14届亚洲营养大会,汇集40余个营养科学领域3000余名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参会;第24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展览面积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7%,800余家医院建设行业骨干企业参展参会;成都工业博览会吸引全球工业领域650家企业参展,“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30%。
 
三、有力促进城市品牌打造。通过重大会展活动的招引、培育、举办,加强城市形象的全球推介和宣传营销,积极展示成都的创新创业环境、产业发展优势、对外开放成果。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ICCA)发布《2023全球会议目的地竞争力指数报告》,成都位列中国内地城市前三,仅次于北京、上海;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发布《2022年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报告》,成都连续六年稳居全国第四位、副省级城市第二位。全球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科幻文化主题活动—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蓉成功举办,让“中国科幻之都”成为城市的崭新名片;西部国际博览会累计展览面积达226万平方米、签约投资额达7.4万亿元,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投资促进平台、贸易合作平台和外交服务平台,成都的位势能级得到有力彰显。
 
四、有力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深入实施《成都市会展业促进条例》《成都市“十四五”国际会展之都建设规划》,构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全市会展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展会论坛活动专项清理整治,提升会展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智慧会展平台建设,线上展览备案系统在成都高新区试点;强化会展活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抓实安全生产培训和现场检查,守牢展会安全底线。修订完善《成都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配套政策,先后帮助9家会展企业获取“蓉易贷·会展贷”4500万元;推动设立成都市会展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确定6家投资合伙人并完成股权架构确立,募集第一批基金规模1. 2亿元。

扫码咨询-展会工作人员
展会组委会微信二维码
免责申明:
因为本网站的信息内容都是采编自网络或是其他用户投稿,信息内容我们编辑部会先审核一遍,但我们并不能100%保证内容信息正确,如您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网站工作人员,热线:400-600-2281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zhanhome.com/hyxwzx/2024082514319.html

签约展商 更多>>

会展之家微信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投诉更正 | 预定展位 |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Copyright (C) 2020-2024会展之家网 www.zhanhom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11685号,400电话:400-600-2281
深圳市东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办公地址: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华荣路鹏腾达工业园六栋
回到顶部
会展之家
成都会展业坚持“展城融合”发展思路,以重大展会活动为牵引
2023年,成都市博览局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各项决策部署,锚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建设目标,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务实举措,充分利用会展活动平台,打造新场景、推动新业态、促进新消费,展城融合工作成效显著。成都市博览局被省委、省政府表扬为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成功举办“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成都市入选“2023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典型案例”。
 
项目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2023年7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成都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要求成都要积极探索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和推进高水平开放有机结合新路子。市委市政府召开消费提振工作专题会,明确提出培育多元消费场景,创新优质消费供给,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激发城市消费活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近年来,成都会展业围绕产业生态集聚、要素资源共享、内外市场联通、基础功能优化、城市名片打造,推动会展经济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成都会展业坚持“展城融合”发展思路,以重大展会活动为牵引,延长展会举办时间,拓展展会举办空间,营造展会消费氛围,大力打造展会新场景、新业态、新消费,积极投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着力破解以下发展难点堵点:一是建立展城融合统筹协调机制。我市是国内首提“展城融合”的城市,没有可以参照和借鉴的经验做法。当前,各区域、各部门对展城融合理念认识不深入、资源要素配置不均衡,建立全市一盘棋统筹联动机制、配套出台相关文件政策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二是深化会展营城与城市功能融合。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和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的“虹吸效应”,以及各级对该区域会展政策的倾斜,促进优质要素单向流动聚集,呈现出“双核独大、区域断裂”的状态。同时,其他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城未能充分结合当地特色产业、文化传统等资源禀赋,在积极承接展会溢出效应、有效实现展会价值转化等方面还有短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功能优化还有提升空间。三是大力提升会展溢出效应承接能力。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等场馆配套尚不完善,以场馆为核心的商业圈尚未成型成势,吸引“流量”、留住“流量”的能力还不强。主要会展消费场景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区,对区(市)县带动力度不足。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展会初具规模,但在传播力、影响力等方面,同上海进博会、北京服贸会、广州广交会等高能级展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有些信息参考自会展之家网(https://www.zhanhome.com/)
成都会展业坚持“展城融合”发展思路,以重大展会活动为牵引
 
项目创新举措
 
“会展兴、百业兴”。市博览局坚持以理念更新引领工作创新,在全国首提“展城融合”,充分发挥会展连接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国际与国内的重要平台作用,与相关市级部门、各区(市)县建立协作机制,积极构建形成统筹推进、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推动展会与城市融合共生、相互赋能。
 
一、以场馆载体完善为支撑,丰富会展消费新场景。
 
围绕重大会展活动举办、招引,有序推动会展场馆优化升级,着力构建全市会展设施新体系。重点依托总面积逾280万平方米、硬件设施水平领跑中西部地区的会展场馆体系,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国际非遗博览园、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等主力会展场馆及周边,布局配套打造餐饮、艺术、旅游等会展消费特色场景。围绕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策划打造尔雅户外会议室、“天字号”地下美食街、会展“美食公园”、塞尚四季沉浸式艺术展厅等多个消费新场景,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累计引流逾50万人次。
有些信息参考自会展之家网(https://www.zhanhome.com/)
二、以会展资源转化为关键,激发会展消费新动能。
 
充分发挥全球会展业十强企业、国际展览业协会等合作优势,依托现有在蓉展会品牌,推进“名企”携带“名展”入驻“名馆”助推“名业”,促进全球优质商品、服务“引进来”,推动成都创造、成都服务等本土自主品牌“走出去”,为成都消费市场配置国际化优质资源。第19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吸引56个国家(地区)3500余家企业参展,泰国、澳大利亚等17个国家设置国家馆,仅采购商大会签约合同近20亿元,现场商品交易额超1500万元;先后组织13批次184家企业参加香港创科展、泰国食品展等境内外展会,帮助企业拓市场、抢订单。

三、以办展模式创新为路径,培育会展消费新业态。
 
率先打破传统会展活动举办模式,通过“延长时间、扩大空间”,以展会引流量、以流量促消费,着力培育“会展+”消费新业态,构建“展、会、城、节”全城联动的全新展会模式。第108届全国糖酒会将“展览盛会”延伸为“文化盛会”“美食盛会”和“城市盛会”,依托核心商圈、绿道公园等场景开展“全国糖酒会·家年华”主题活动,全市展馆及酒店展期客流量363万人次,拉动服务业增收81.5亿元;“2023四川欢乐元宵消费促进活动”成都主会场,延长展销时间至21时,举办精品彩灯展、蜀锦蜀绣等非遗工艺品展示,展期销售额超2000万元。
有些信息参考自会展之家网(https://www.zhanhome.com/)

 
四、以会产融合互促为抓手,抢占会展消费新赛道。
 
着力推动会展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都市农业、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发展“会展+文博”“会展+旅游”“会展+文创”“会展+媒体”等经济形态,依托养老、育幼、医疗、家政等新服务消费领域,引导个性化品牌化定制化消费,扩大优质消费供给。2023成都双年展着力打造“成都印记”现象级展览,优化看艺术展、听交响乐、品文艺沙龙、逛美学市集等“一站式”消费体验,吸引96万人次;第23届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暨西部灯饰采购节暨西部木工机械原辅材料订货会,突出赋能产业、促进消费,吸引国内外上千家品牌家居企业、3万余名采购商、3500万名消费者线上线下参展,展示展销近10万款时尚新品、创意潮品,现场累计成交超3亿元,实现展贸同行、融合发展。
 
创新项目主要成效
 
一、有力促进消费提质增效。2023年,我市会展业总收入1480.8亿元、同比增长108.2%,其中直接收入150.5亿元、同比增长96.7%,拉动收入1330.3亿元、同比增长109.6%,会展经济的三项主要指标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举办重大消费类展会活动229场,带动住宿餐饮、交通物流等服务业收入超339亿元。其中,第108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采取“会展+购物”“会展+文旅”“会展+美食”等模式,构建品牌展会消费矩阵,共拉动我市服务业增收81.5亿元;第二十六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吸引观众90.2万人次,销售车辆35028台、订单总额60.87亿元,促进全市服务业增收约21.15亿元,有效激发广大市民群众消费热情。
 
二、有力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深化以展兴产、展产互促,成功举办产业类展会216场,协议投资金额6566.7亿元,同比增长19.2%,会展要素集成、体系开放的全价值产业链加速形成。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签约项目492个,其中投资额30亿元以上项目达66个;2023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共签约项目51个、投资金额达1176亿元;第14届亚洲营养大会,汇集40余个营养科学领域3000余名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参会;第24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展览面积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7%,800余家医院建设行业骨干企业参展参会;成都工业博览会吸引全球工业领域650家企业参展,“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30%。
 
三、有力促进城市品牌打造。通过重大会展活动的招引、培育、举办,加强城市形象的全球推介和宣传营销,积极展示成都的创新创业环境、产业发展优势、对外开放成果。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ICCA)发布《2023全球会议目的地竞争力指数报告》,成都位列中国内地城市前三,仅次于北京、上海;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发布《2022年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报告》,成都连续六年稳居全国第四位、副省级城市第二位。全球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科幻文化主题活动—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蓉成功举办,让“中国科幻之都”成为城市的崭新名片;西部国际博览会累计展览面积达226万平方米、签约投资额达7.4万亿元,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投资促进平台、贸易合作平台和外交服务平台,成都的位势能级得到有力彰显。
 
四、有力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深入实施《成都市会展业促进条例》《成都市“十四五”国际会展之都建设规划》,构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全市会展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展会论坛活动专项清理整治,提升会展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智慧会展平台建设,线上展览备案系统在成都高新区试点;强化会展活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抓实安全生产培训和现场检查,守牢展会安全底线。修订完善《成都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配套政策,先后帮助9家会展企业获取“蓉易贷·会展贷”4500万元;推动设立成都市会展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确定6家投资合伙人并完成股权架构确立,募集第一批基金规模1. 2亿元。

扫码咨询-展会工作人员
展会组委会微信二维码
会展之家手机版广告图片
会展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