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会展行业获殊荣
作为一个外向型窗口行业,会展业是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路径,折射着一座城市的活力、开放度与发展潜力。3月16日至18日,被誉为中国会展业“奥斯卡”的2023中国国际会展业创新发展大会(CCESF)、第十九届中国会展行业高峰论坛(春季)在上海举办,山东(青岛)宜居博览会等展会代表组成的青岛军团斩获多项大奖。围绕建设“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国际会展名城”目标,青岛正不断推进产展融合发展,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动力。
优质展会和城市双向赋能
会展业是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大会如期举行,标志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线下会展全面回归,会展行业迎来强势回暖,为社会经济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活水”。
与会企业在会上分享了近年来会展行业涌现出的创新思路和打法,充分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上合示范区、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为服务好国家战略翻开会展行业新篇章。
会议期间,我市会展活动主办方、企业和区市会展主管部门与国内外知名会展城市主管部门、主办机构、服务商等进行交流,宣传推介我市会展产业链和会展营商环境;与德国汉诺威、慕尼黑、振威会展等业内知名企业进行对接洽谈,取得良好效果。
追根溯源,展会带给城市的不仅仅是产业链条的重塑,还有思想的革新,越来越多的城市从发展会展经济中受益。与此同时,会展行业的发展同样需要举办城市提供产业和服务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通过宜博会,让我感受到了青岛在城市更新方面所做的诸多新探索。我对此抱有极大的期待,期待着青岛城市更新建设能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发力,从全面转模式、转方式、数字化转型升级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加绿色、更加低碳的全方位创新发展,进而成为引领城市更新战略发展方向的示范城市。”住房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中国建筑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首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新型智库首席专家王铁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眼下,会展业的复苏不仅惠及行业本身,更成为城市链接“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平台,成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有些信息参考自会展之家网(https://www.zhanhome.com/)
青岛会展行业获殊荣
会上,我市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会展城市”称号,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国际啤酒节、东方时尚季·青岛时装周、山东(青岛)宜居博览会(以下简称“宜博会”)分别获评“中国最佳会展目的地”“中国十佳品牌节庆”“中国品牌展览会金奖”“中国优秀特色展会奖”奖项。
中国国际会展业创新发展大会由中国会展智库、《第一会展》杂志、全国会展城市、各省市会展行业协会等联合举办。本届大会以“赋能·创新·突破——后疫情时代新机遇、新思路、新趋势”为主题,旨在打造中国会展业高端性、前瞻性、实效性的交流平台,共谋新发展、引领未来。据悉,作为高峰论坛的亮点之一,2022年度“中国会展之星”年度颁奖盛典“China Expo STAR”中国会展业“奥斯卡”大奖也于3月17日当晚在上海正式揭晓。本次颁奖盛典主办方共设置了“中国最具影响力会展城市”“中国会展优秀创新大奖”“中国会展行业领军企业”“全国会展工作先进单位”“中国品牌展览会金奖”等多项重量级奖项,对2022年度中国会展行业优秀城市、领军企业、品牌展会、先进人物和榜样力量予以表彰。
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原会长袁再青等相关领导出席本届大会,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党委书记陈先进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首席研究员储祥银、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陈泽炎、国际会议专家武少源、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徐佳、汉诺威米兰展览(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国良等行业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专家普遍认为,2023年会展行业将迎来恢复性增长,要提振会展业发展信心,最大程度上释放会展活力。
有些信息参考自会展之家网(https://www.zhanhome.com/)
青岛着力构建会展产业链生态
在青岛市重点打造的24条产业链中,会展产业是重要一极。经过多年的培育和探索,全市会展设施不断完善,项目质量逐年提升,年均举办展览展示面积位居国内城市前列,会展业这块“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国家战略的叠加,让作为山东经济龙头,承担着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牵头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力扬起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龙头的青岛,始终处于一个“热度”中,再加上会展场馆基础设施先进、营商环境不断改进,要素市场不断完善,吸引着人们近悦远来。在这样的行业大势之下,本届大会对于青岛堪称是“高光时刻”。
本次大会在与会嘉宾的广泛交流、深入研讨中,迸发出思想火花,为青岛会展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真知灼见。青岛市贸促会有关负责人认为,目前青岛正尝试新的融合模式,充分发挥会展的场景功能,以“会展+”赋能构建会展产业链生态,不断增强供应链产业链韧性。未来,青岛在通过产业链布局发展会展业方面,应重点聚焦产业链内协同水平、企业强产业弱等问题,进一步聚焦强链、补链、固链、延链,逐步形成产业生态良性循环。
扫码咨询-展会工作人员